语言版本:

menu

PROJECT

更专业的服务态度

斜板沉淀池

LK

一、核心结构与原理

斜板沉淀池是基于 “浅池理论” 设计的高效固液分离设备,主体由斜板(管)组件、进水布水区、

沉淀分离区、出水集水槽及污泥斗构成。

其原理是将传统沉淀池的垂直沉淀空间分割为若干倾斜平行板(倾角 60°-75°),污水在板间形成薄层流态,

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沿斜板下滑至污泥斗,

清水则沿斜板上缘汇入出水系统。这种设计将沉淀效率提升 3-5 倍,同等处理量下占地仅为传统平流

沉淀池的 1/3。


二、技术优势与特点

高效沉淀:

斜板增大沉淀面积(比表面积达 80-120㎡/m³),颗粒沉降距离缩短至 10-20cm,

表面负荷可达 3-5m³/(㎡・h),悬浮物去除率≥90%。

占地紧凑:

模块化斜板组件可叠层安装,设备高度通常≤3.5m,适用于用地紧张的污水处理站(如城镇小区、工业厂。

能耗低维护简便:

无机械搅拌部件,运行功率仅为传统设备的 1/5;斜板采用聚丙烯(PP)或玻璃钢(FRP)材质,

耐腐蚀性强,定期冲洗即可防止污泥淤积。

适应性强:

可处理市政污水(SS≤200mg/L)、工业废水(如食品加工、印染废水)及地表水净化,

进水浊度≤500NTU 时仍能稳定运行。


三、典型应用场景

场景 处理目标 配套工艺

市政污水处理厂 初沉池 / 二沉池固液分离 与 AO、AAO 工艺联用,提升出水水质

工业废水预处理 去除悬浮物、胶体杂质 电镀废水除重金属、食品废水去 SS

农村分散式水处理 生活污水初级净化 与一体化设备集成,处理量 5-50m³/h

水厂澄清工艺 地表水除浊 替代传统混凝沉淀池,出水浊度≤5NTU


  • 一、核心结构与原理

    斜板沉淀池是基于 “浅池理论” 设计的高效固液分离设备,主体由斜板(管)组件、进水布水区、

    沉淀分离区、出水集水槽及污泥斗构成。

    其原理是将传统沉淀池的垂直沉淀空间分割为若干倾斜平行板(倾角 60°-75°),污水在板间形成薄层流态,

    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沿斜板下滑至污泥斗,

    清水则沿斜板上缘汇入出水系统。这种设计将沉淀效率提升 3-5 倍,同等处理量下占地仅为传统平流

    沉淀池的 1/3。

    二、技术优势与特点

    高效沉淀:

    斜板增大沉淀面积(比表面积达 80-120㎡/m³),颗粒沉降距离缩短至 10-20cm,

    表面负荷可达 3-5m³/(㎡・h),悬浮物去除率≥90%。

    占地紧凑:

    模块化斜板组件可叠层安装,设备高度通常≤3.5m,适用于用地紧张的污水处理站(如城镇小区、工业厂

    能耗低维护简便:

    无机械搅拌部件,运行功率仅为传统设备的 1/5;斜板采用聚丙烯(PP)或玻璃钢(FRP)材质,

    耐腐蚀性强,定期冲洗即可防止污泥淤积。

    适应性强:

    可处理市政污水(SS≤200mg/L)、工业废水(如食品加工、印染废水)及地表水净化,

    进水浊度≤500NTU 时仍能稳定运行。

    斜板沉淀池.jpg

    三、典型应用场景

    场景 处理目标 配套工艺

    市政污水处理厂 初沉池 / 二沉池固液分离 与 AO、AAO 工艺联用,提升出水水质

    工业废水预处理 去除悬浮物、胶体杂质 电镀废水除重金属、食品废水去 SS

    农村分散式水处理 生活污水初级净化 与一体化设备集成,处理量 5-50m³/h

    水厂澄清工艺 地表水除浊 替代传统混凝沉淀池,出水浊度≤5NTU

    四、运行与选型要点

    关键参数:

    斜板间距:80-120mm(防止污泥堵塞);

    上升流速:1.0-2.5mm/s(根据水质调整);

    停留时间:15-30 分钟(较传统池减少 50%)。

    选型建议:

    根据处理水量(Q)与表面负荷(q)计算斜板面积:A=Q/q,常用型号有 LKCX-10(10m³/h)至 

    LKCX-500(500m³/h)。

    维护要点:

    每周对斜板进行高压水反冲洗(压力≥0.3MPa);

    每季度检查斜板支架稳固性,防止倾斜坍塌。

    五、市场应用与品牌方案

    山东凌科环保等企业推出的斜板沉淀池,采用碳钢防腐或不锈钢材质,搭配 PLC 自动控制系统,可实现 

    “进水 - 沉淀 - 排泥” 全流程自动化。

    某食品厂应用案例显示,处理 200m³/h 废水时,SS 从 350mg/L 降至 20mg/L 以下,

    运行成本仅 0.12 元 / 吨,较传统工艺节省 30% 能耗。

    该设备因其性价比高,成为中小规模水处理项目的主流选择。


  • 一、安装前准备工作

    场地与基础要求

    地基承重:需≥设备总重的 1.5 倍(参考铭牌参数),采用 C25 混凝土浇筑,平整度误差≤5mm/㎡;


    周边空间:预留设备四周 1-2 米检修通道,上方需保留 2-3 米起吊空间(用于斜板组件安装)。


    设备清点与检查

    核对部件清单:斜板组件、集水槽、污泥斗、支架等是否齐全,表面有无变形损伤;


    材料验收:斜板材质(PP/FRP)需提供合格证,焊接件焊缝应饱满无漏焊(碳钢设备需确认防腐涂层厚度≥0.2mm)。


    二、主体结构安装流程

    1. 池体与支架安装

    按图纸定位池体,用水平仪校准垂直度(误差≤10mm),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基础;


    安装斜板支架:采用热镀锌角钢或不锈钢型材,支架间距≤1.2m,水平度偏差≤3mm。


    2. 斜板组件安装

    组装斜板:按 60°-75° 倾角固定于支架,板间距 80-120mm(用定位卡件控制),接缝处用耐水胶密封;


    关键步骤:从池体一端向另一端逐排安装,每排斜板顶部需在同一水平面(误差≤5mm),底部与污泥斗入口对齐。


    3. 配水与出水系统安装

    进水管:采用 DN100-DN300 管道,从池体底部或侧面接入,管口需安装布水穿孔管(孔眼直径 10-15mm,间距 150-200mm);


    出水集水槽:安装于池体顶部,采用锯齿形溢流堰,水平度误差≤2mm,与斜板顶端距离保持 300-500mm。


    三、管道与附件安装

    污泥排放系统

    污泥斗排泥管:管径≥DN100,倾斜角度≥45°,末端安装电动排泥阀(与 PLC 控制系统联动);


    反冲洗管:接压力≥0.3MPa 的清水源,在斜板底部布置穿孔管(孔眼向下,间距 300mm)。


    电气与自控安装

    控制柜安装于干燥通风处,距设备≤5 米,接入 AC380V 电源,接地电阻≤4Ω;


    安装液位计(监测池内水位)与污泥浓度计(联动排泥阀),信号线需穿金属波纹管防干扰。

    斜板沉淀池.jpg

    四、调试与试运行要点

    空载调试

    清水注水至设计水位,观察池体有无渗漏,集水槽溢流是否均匀;


    启动反冲洗系统,检查斜板间水流是否均匀,冲洗压力需达到 0.3-0.5MPa。


    负载试运行

    缓慢进水至设计流量的 50%,观察斜板区水流状态(应无明显湍流),悬浮物沉降路径清晰;


    检测出水水质:运行 2 小时后,取样测定 SS≤20mg/L 为合格,否则调整进水流速或斜板倾角。


    优化调整

    若出现污泥上浮:可能是上升流速过快(需≤2.5mm/s)或排泥不及时,应增大排泥频率;


    若出水浊度超标:检查斜板是否堵塞,可增加反冲洗频次(建议每天 1-2 次)。


  • 一、启动前准备工作

    设备检查

    查看斜板组件有无松动、变形,板间无杂物堵塞(可用手电筒照射检查);


    确认进水管、出水管、排泥管阀门处于关闭状态,反冲洗系统压力≥0.3MPa(接压力表监测)。


    参数设定

    市政污水:表面负荷 3-4m³/(㎡・h),上升流速 1.5-2mm/s;


    工业废水:表面负荷 2-3m³/(㎡・h),上升流速 1-1.5mm/s。


    根据水质调整运行参数:


    二、正常运行操作流程

    启动步骤

    缓慢打开进水阀至 30% 开度,待水位达到斜板底部 10cm 时,观察布水是否均匀;


    逐步调大进水阀至设计流量(不超过铭牌最大处理量),同时开启出水阀;


    每 30 分钟记录进水浊度、水位、出水 SS 值,建立运行台账。


    动态调节要点

    定时排泥:市政污水每 4 小时排泥 1 次,每次 10-15 分钟;


    动态排泥:当污泥浓度计读数>3000mg/L 时,立即启动排泥阀(持续至读数<2000mg/L)。


    水量控制:当进水浊度>300NTU 时,需降低进水流速至 1mm/s(通过阀门调节);

    斜板沉淀池.jpg

    排泥管理:


    三、反冲洗与维护操作

    斜板反冲洗

    频率:每天运行结束后或发现出水浊度>5NTU 时执行;


    操作:

    ① 关闭进水阀,保持出水阀开启至水位降至斜板顶部以下 5cm;

    ② 开启反冲洗阀(压力 0.3-0.5MPa),冲洗 5-10 分钟至出水清澈;

    ③ 反冲洗后静置 10 分钟,再恢复进水。


    四、异常情况处理

    污泥上浮

    原因 1:上升流速过快(>2.5mm/s)→ 调小进水阀,控制流速≤2mm/s;


    原因 2:排泥不及时→ 手动启动排泥阀,延长排泥时间至污泥斗水位下降 1/3。


    出水浊度超标

    检查斜板是否积泥:若板间污泥厚度>5cm,需增加反冲洗次数(每天 3-4 次);


    检测进水水质:若进水 SS>500mg/L,需在前级增加预沉池或投加 PAC(投加量 50-100mg/L)。


    设备异响

    立即停机检查斜板支架是否松动,螺栓缺失需及时补装,变形支架需更换(采用不锈钢材质)。

    斜板沉淀池.jpg

    五、停机与季节性维护

    短期停机(<7 天)

    步骤:关进水阀→继续运行至池内水位降至斜板以下→停出水阀→开启排泥阀排空污泥→

    反冲洗 5 分钟。


    长期停机(>30 天)

    排尽池内积水,斜板表面涂抹防锈剂(不锈钢材质可省略);


    控制柜断电,覆盖防水布,每 15 天派人检查设备防潮情况。


    冬季运行注意

    室外设备需做保温处理(池体包裹 50mm 厚岩棉),反冲洗水管电伴热(维持温度≥5℃);


    若水温<10℃,排泥频率增加 50%(低温导致污泥流动性变差)。


    六、山东凌科环保使用建议

    配套智能控制系统:通过 PLC 设定 “进水浊度 - 排泥频率” 联动逻辑,实现无人值守;


    定期参加厂商培训:掌握斜板磨损检测技巧(用塞尺测量板间间隙,偏差>10% 需更换);


    耗材储备:备用斜板定位卡件、阀门密封圈,确保故障时 2 小时内完成更换。